方寸笔迹:生产工具革新的路上,你已经被丢下
作为一个印象笔记十年老用户,最前不久终于对这款曾经陪伴我大学、考研无数个日夜的老牌笔记app丧失最后的耐心。说印象笔记是一款功能上慢慢跟不上节奏的“生产力工具“,毋宁说它失去本心,正在退化为一款【广告展示板】。
忍无可忍的我终于在各大论坛、搜索引擎苦心搜索一款“新潮的”、能够满足我日常学习网课笔记、工作场景中会议记录工具
寻找一款新的笔记工具着实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才意识到,原来在知识管理工具这个领域,无论从使用体验还是功能上可以吊打印象笔记的有巧思的工具真是太多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体验众多优秀产品后,我更愿意向大家介绍一款不那么复杂又很满足我笔记需求的产品——专注解决信息【碎片化】搜集和【结构化整体】输出的一款笔记工具:方寸笔记。

这是一个在影视剧中很常见的场景,面对着复杂的案情,墙上贴着各种简报、照片;影视剧中的主角侦探们往往对着这样的一面信息墙一边抽着烟斗,一边按图钉下面的线索不断连线,办案的灵感就可以从灵魂深处跳出来,突破案情最错综复杂的部分。大家仔细回想,是不是几乎没见过有侦探通过阅读长篇大论的报告、文献把案子破了的?其实这种线索展示的形式叫做“推理墙”,也就是“investigation board”。这样展示有助于帮你整理碎片化信息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思考并迸发出自己都料想不到的创意、点子。
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是否陷入这样一种困境:学习了很多做笔记的方法,胃口很大,在网络上找了无数关于one note、notion、obsidian的用法,信心满满地开始笔记规划;幻想自己的笔记和教学博主一样,要么插入各种各样的插件、配图、字体,如手账本般精致、华丽;要么严肃认真,主标题副标题子标题,一板一眼,像学术论文一样整洁。可是真上路了以后才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需要记笔记的场景都能有这样充裕的时间给我们完成复杂的笔记模式。(还是在我们自制力足够强,意志力可以支撑我们忍受复杂笔记的前提之下)。
更符合大多数用户操作习惯和效率优先的方式是:像侦探断案一样,零碎地记录收集信息,然后再将信息整合,思考的过程带来的成就感无疑好过冗长复杂地操作,而且串联信息本身就是一个提高自己的过程。
而方寸笔记,就是这样一块随取随用的“investigation board”。我们不花时间赘述具体的操作方法(官网https://help.fangcun.in/help/note.html#笔记有详细的教程,上手很轻松),后续也许会分享好用的方寸笔记技巧;今天主要谈谈我为什么要在众多知识管理工具中选择方寸笔记:
1.支持浏览器插件、微信公众号添加笔记、桌面客户端多种入口
就像我之前谈到的,日常生活中想做一个“有心之人”,信息的收集几乎涵盖各个场景:微信公众号的文章、PC端浏览器里的信息、办公时同事甩过来的账号代码...长久以来这些信息的收集整理全仰仗于手机备忘录,可某种程度来说,进入备忘录就代表它快被我忘记了。方寸笔记的入口完美适配以上场景。
2**.卡片化记录+标签整理,“线索连线全自动”**

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需要处理的信息本身就是碎片化的、松散的;成年人的无奈之一也是没有整块的时间,时间和信息一样,都是零碎的。因此卡片式的信息和标签管理无疑是最好的信息整理手段。
回到侦探抽烟的环节,面对推理墙,如何发现互相之间有联系的线索无疑是体现各大侦探业务能力差异的关键点。可方寸笔记不会让用户在笔记卡片的联想上分出三六九等: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可以按照标签分类为用户自动生成笔记知识图谱!


点击对应的节点就可以重温含有此标签的笔记内容,不同标签之间的联系非常直观,可以很好的帮助用户整理原本碎片化的信息。
除此之外,方寸笔记还有独特的“写作模式”供您体验,可以将卡片笔记进一步整合,彻底把知识消化,变成属于自己的一分财富~。总的来说,方寸笔记非常适合我这样的用户:不仅仅需要信息的摄入,还需要反刍、吸收内容,且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构建notion那样的体系笔记。值得一提的是,方寸笔记支持markdown格式的导入和导出,可以将笔记同步至notion和腾讯文档。正在使用这两个工具的小伙伴大可不必担心,把方寸笔记当成随身携带的“副武器”,一定可以帮您大杀四方。
方寸笔记官网:https://www.fang-cu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