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这本书告诉你历史背后的科学
Hi,我是欧维~
今天为你推荐的是一本关于历史的好书《枪炮、病菌与钢铁》
不知道你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为什么欧亚大陆人会征服、驱逐或屠杀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反过来呢?为什么小麦、玉米、牛、猪以及其他现代世界中的“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特定的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呢?
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其划时代的著作中,揭示了环境因素对历史最广泛模式形成的实际帮助,摧毁了基于种族主义的人类历史理论,其重要性和价值广受认可。该书因此荣获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书奖,并成为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的佼佼者。
作者提出不同的社会之所以在不同的大陆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每个大陆的环境差异,而非人类的生物差异。不同大陆的一系列因素,如气候、海拔、与其他大陆的位置关系等,会影响可驯化的动植物种类、数量、以及学习来自其他部落技术的可能性,最终导致不同地区的人类狩猎采集的时期和定居式粮食生产的时期不同。
农业的出现,人口的稳定增长,以及稠密定居的人群中的粮食盈余积累,使先进技术、中央集权的政治组织以及其他复杂的社会特征得以诞生。原住民借此获得了崛起枪炮、病菌、钢铁等技术的机会。这些原住民的语言和基因随着他们的牲畜、作物、技术和书写体系传播,成为了古代和现代世界的主宰。
原文摘录:
1. 中国在地理上的四通八达最后却成了一个不利条件,某个专制君主的一个决定就能使改革创新半途而废,而且不止一次地这样做了。相比之下,欧洲在地理上的分割形成了几十个或几百个独立的、相互竞争的小国和发明创造的中心。
如果某个国家没有去追求某种改革创新,另一个国家会去那样做的,从而迫使邻国也这样去做,否则就会被征服或在经济上处于落后地位。欧洲的地理障碍足以妨碍欧洲上的统一,但还不足以使技术和思想的传播停止下来。欧洲还从来没有哪一个专制君王能够像在中国那样切断整个欧洲的创造源泉。
2. 能驯化的动物都是相似的,驯化不成的动物各有各的原因。如果你觉得这句话很眼熟,没错,只要改几个字眼就是《安娜・卡列尼娜》著名的开场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部小说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巨作,托尔斯泰的意思是,婚姻要幸福必须具备许多要素:两性的吸引,在金钱、教养儿女方式、宗教、姻亲等重要问题上的共识。只要有一个遗憾,婚姻就可能触礁。
3. 那些没有粮食生产的印第安地区,包括欧洲人来到后开发的今天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一些最肥沃的农田和草原:美国的沿太平洋各州、加拿大的小麦产区、阿根廷的无树大草原和智利的地中海型气候带。这些地方以前之所以没有粮食生产,完全是由于当地缺少可以驯化的动植物,同时也由于地理和生态障碍使美洲其他地方的作物和几种家畜无法引进。
4. 事实上,许多发明或大多数发明都是一些被好奇心驱使的人或喜欢动手修修补补的人搞出来的,当初并不存在对他们所想到的产品的任何需要。一旦发明了一种装置,发明者就得为它找到应用的地方。只有在它被使用了相当一段时间以后,消费者才会感到他们“需要“它。还有一些装置本来是只为一个目的而发明出来的,最后却为其他一些意料之外的目的找到了他们的大多数用途。寻求使用的这些发明包括现代大多数重大的技术突破,从飞机和汽车到内燃机和电灯泡再到留声机和晶体管,应有尽有。了解到这一点,也许会令人感到吃惊。因此,发明常常是需要之母,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