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高达9.1,这本历史书籍不可错过
Hi,我是欧维~
今天为你推荐一本学历史必读的好书《万历十五年》,这是一部打开中国人视野的经典之作,被誉为 “像一道匕首,撕开了由意识形态统治历史写作的铁幕”。自从1982年中文初版本问世,至今32年口碑相传,各种版本累计有90次印刷,畅销已逾130万册!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在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
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根据组织学原理,一个组织的成长性氛围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庞大后也可能失去应变能力。
大明王朝可视为一个组织,在其开国时期,个人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成长性强,而到后期则逐渐衰弱。越来越压抑个人欲望,文官政治越来越烂熟,最终导致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叛乱、异族的兴起。
《万历十五年》中的写到的每一个人,都遭遇到了明帝国所即将遭遇到的悲剧,只不过,这悲剧对他们的人生来说,是终结,而对帝国来说,则是耻辱和血腥、倒退与封闭的序幕。
张居正一心重整赋税,丈量全国田地,纵然反对者众,但依他当时的名望和权力,应是可以成功的,但是他却卒于1582年,改革刚刚开始之时,年仅57岁的他抱恨终天;
海瑞,清官,民众心目中的英雄,政府的廉洁形象的“形象大使”。可是海瑞漠视潜规则,也是政府的眼中钉。政府需要表彰他,却又不希望这种人存在。对这种人,辞不得,留不得,真难办,政府最终安排海瑞担任一个没有实权的“高官”作为“形象大使”。
但海瑞拒绝了并假装辞职,要挟政府给他一个有实权的职位。然而,海瑞只懂得小范围内的精明,缺乏大局思考能力,无法看到王朝症结所在。他单纯地希望将世界改造成像儒家表面的理论所宣传的那个乌托邦世界,他无视潜规则,也要破除别人的潜规则,让所有人尴尬,却又不能说出口。
海瑞死了,“使北京负责人事的官员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再也用不着去为这位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到处惹事生非的人物去操心作安排了。”
戚继光写成《练兵实纪》、《绩效新书》,使明朝终于有了规范的军事训练手册,他更是注意战术上的革新,为帝国提供了军事改革的最好契机,但随着张居正的去世,他也迅速失势,1588年,将星陨落,明朝终于失去了重整军备的最好机会,三十一年后,当八旗军以精锐骑兵冲击明军的侧翼,以寡敌众,斩杀明朝多名将领的时候,曾在蓟州练兵的戚继光,若在天有灵,看着兵败如山倒的明军和即将破碎的山河,不知作何感想。一个国家的兴衰,实在与制度有太大关系。
一个单纯以意识形态统治的国家,忽视了法制,强调成例,终究只能是止步不前,而这止步不前,连张居正、戚继光这样的人都奈何它不得。在明朝止步不前的时候,白山黑水间崛起了新的力量,终于取而代之。书是常温常新的。读这本《万历十五年》总是可以给我新的启发,再强大的王朝也有衰落的一天,就像大明王朝,曾经七下西洋,但也逐渐不可挽回的衰落。
曾经面临改变的机会,但来自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太大,导致革新无法进行。我想,不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体,唯有不断变化,持续革新,勇于接受新事物,或许才能持续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君子处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当你能够持续去接受新鲜的思想,新的事物,不断的去迭代自己,尝试从未经历过的挑战,你就会越来越强大。对于个人如此,对于国家来说,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