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 加里·凯勒 / [美]杰伊·帕帕森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发行日期2015-11
这本书曾持续高居亚马逊总榜第一。
喏,就是下面这本
▽
无论待办事项有多少你都可以精简至一项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其实只有一个:无论待办事项有多少,你都可以精简至一项。
本书的作者加里·凯勒(Gary Keller)也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领悟到这个道理。
加里·凯勒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产公司之一“凯勒威廉姆斯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他曾经很成功,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创办了一家优秀的公司,然而,就在他信心十足地准备将业务拓展到全球时,公司突然全盘陷入困境,这时,他才开始思考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当时的我好像置身陷阱,拼命地向四周寻求帮助,希望有人可以拉我出来。这时,我的导师向我伸出了援手。
在一起散步的途中,他分析了我在个人状态和专业领域方面的困境以及我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还重温了我所期望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模式。在充分了解了相关细节之后,导师开始透彻地思考以寻找解决方案。
等到我们散步回来的时候,他已经想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了,并将其画在了墙上——这个方案非常周全,把整个公司所面临的困境 都包含进去了。
于是,我们开始讨论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导师问我:“如果要扭转现状的话,你需要做些什么?”我不知道。
他认为,我只需要做一件事就可以扭转整个公司的尴尬处境,那就是将他标记出来的14个关键职位指派给真正能胜任的人,只有选对了这14个关键人,整个公司才可能向好的方面发展。
我听后震惊了,我不相信解决方案居然这么简单,我问他这个解决方案是否应该稍微复杂一点儿,多做几件事来扭亏为盈。
他简短有力地答道:“不需要。耶稣需要12个门徒,而你只需要14个关键人。”
这真是我人生中转折性的一刻。我从来没有想过一条简单明了的解决方案居然有这么大的威力,能扭转整个公司的困境。同样让我吃惊的是,我一直以为自己已经足够专注了,却没想到我根本不够专注,因为真正的专注是指只专注于一件事。
毫无疑问,找出14个关键人是我当下最重要的事,其他的事都可以先放到一边。于是,和导师的讨论后,我就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解雇了我自己。
“这一次,我所在的世界确实快进了。不到三年,公司便实现了赢利……我们从一个地区性公司迅速成长为一个全国性的公司。”
此后,虽然公司又经历了几次困境,但加里一一化解,他总结自己的成败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次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都是我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获得成功,只需要做对的事,而不是做对每件事。”找到人生的多米诺骨牌
加里将人生比喻为多米诺骨牌,只要找准第一块骨牌的位置,就能产生多米诺效应。
有人还专门就此做过验证。2009 年11月13 日, 魏捷斯多米诺公司在荷兰吕伐登市进行 一场破纪录的表演——4491863块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盛况空前。这场表演里,每一块骨牌释放的能量积聚起来,将高达94 000 焦耳,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做 545次俯卧撑。
每一块骨牌都代表一个单位的潜在能量,骨牌越多就代表积累起更多的能量。积起一定量的骨牌后,轻轻一触就能激发 出惊人的效力。
魏捷斯多米诺公司证明了这一点:做好一件恰当的事,其能量足以推动数件事,甚至更多。
依照这个原理,加里指出,我们生活中,有很多阻碍我们成功的谎言。
比如:每件事都很重要,这就是一个谎言。
大多数人,都有列清单的习惯
▽
拿出你的清单,你会发现,上面靠前的不过是你先想到的事务而已,也就是说,“清单并不具备成功导向性”。
“更明确一点儿来讲,大部分的待办清单其实是‘存活清单’,只能帮你应付日子,对迈向成功毫无帮助。”
而成功人士的列清单的方法完全不同——他们会把一行行“待办事项清单”重新排序,最终变成“成功清单”。
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曾提出著名的“80/20法则”(也叫“帕累托法则”)。他认为,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本来就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
“也就是说,对成功而言,分配也是不公的,小因成大果的事屡见不鲜。只要恰到好处地付出,就会获得最佳结果。绝大部分所得恰恰是靠较少部分付出而获得的。’”
如果你把帕累托原则用到极致,就可以走得更远,比如,缩小你的施力范围,先找出关键的20%,然后继续在这20%里缩小范围,找出关键中的关键,直到找到最重要的那一件事,然后去做它,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任务处理”是个弥天大谎
书单君之所以推荐这本书,还因为书中对很多固有的观念提出了挑战,给出了完全不同的思考。
比如,在我们的观念中,“多面手”都是好的。人们非常乐于给别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并觉得理所当然。
例如,孩子边做功课边听音乐,成年人边开车边打电话,边吃饭边玩于机。
“我们不是时间太少、事情太 多,而是一直在暗示自己要同时做更多的事。这样一来,原来做 一件事的时间,现在我们希望可以做两件甚至三件事。 ”
大家都把这种做事方式当作效率高的表现。人们不仅谈论它,还在谈论怎么掌握这种技巧。
然而,加里在书中却指出,同时兼顾几件事,也只是一个美好的谎言。
现代办公室内的情景就是一个要求每个人都有“三头六臂”的地方。
你正专注于眼前的某个项目,突然就有人咳嗽起来,问你有没有止咳含片。办公室里的呼叫系统此起彼伏,覆盖范围之内无人能够幸免。邮箱里的邮件好像永远都处理不完,社交主页上还不停跳出信息吸引你的眼球,接着手机也震动着提示收到了新消息。一堆信件还没有拆,一堆事情还没有做,面前却总有人无休无止地问你问题。
分心、干扰、中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调查研究显示,员工每11分钟就被打断一次,他们每天有1/3的时间花在从干扰中恢复的过程上。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多任务处理”就是一个弥天大谎。桂冠诗人比利·柯林斯说过:“所谓的‘多任务处理’似乎认为我们真能同时做几件事......听听佛教徒怎么说吧,这叫心猿意马。”我们自诩为多面手,实际上是在拆东墙补西墙。
斯坦福大学教授克利福德·纳斯就曾对多面手做过调查,他带领研究团队向学生们发放了262份问卷,结果发现:多面手根本抓不住重点,实在无法令人羡慕。“他们看起来每方面都可兼顾、如鱼得水,好像没什么能难倒他们,但实际上做的每件事都不怎么样’。”如何找到最重要的那一件事?
伏尔泰曾经写道:“判断一个人,要从他提出的问题而不是给出的答案出发。”对待工作和生活,同样如此,我们如何对自己提出问题,决定了我们未来将如何生活。
作者提供了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关键问题: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让生活变得更简单或是让其他的事都不再必要了?
你可能会说,这算什么关键问题,那是因为你没有理解其中的三层含义。1
“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这个问题激发你去行动。“最重要的事”就意味着答案是一件事,而不是很多事,你必须想着某件具体的事。
“能做”这个词其实是告诉你要采取可能的行动。人们常常把这个词换成“必须做”、“可能做”或者“将会做”,这些词其实都不对。有很多事我们必须做、可能做、将会做,但却永远不去做。你因为“能做”而去做,这种力量比意念上的“想做”要大得多。2
“做了这件事就会……”
这其实是在告诉你,你的答案必须达到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让你从“随便找件事做”转化为“为了某个明确的目标而去做某件事”。“做了这件事就会……”告诉你,你必须深挖下去,因为做了这一件事之后,就会有另一件事随之发生。3
“……让其他事变得更简单或是不必要了。”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这部分说的就是你必须找到这样一个支点。“其他事都会变得更简单或者不必要了”,这是你寻找支点并且撬动地球的最终目标,那时你就会找到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关键问题会在人生中的不同阶段引领你找到你最重要的那件事。在不同的时期,你只需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重新思考关键问题到底是什么。
作者还在书中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比如,可以倒推。
我们再以“目标是提高销量”为例
一个好问题通常有四种构成
▽
把“提高销量”的目标分别填入四个象限中
▽
这四个问题,有何不同?
1
第四象限。小而具体—“我如何做才能使今年的销量增加5% ?”
“你提出这个问题的同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但这个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
对于大多数销售活动来说,5% 其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你需要的只是市场行情变得更有利而已。但充其量也只是收益上的增加,并不会改变你的生活轨迹。目标定得太低,就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因此也不会带来有重大意义的结果。”2
第三象限。小而广—“我如何做才能增加销量?”
“这个问题讲的不仅仅是增加销量,它其实是在激发你去思考。你可以把所有的方案都列出来,但缩减方案是需要一定能力的。销量增加多少呢?到什么时候为止呢?很多人就把问题问到这里,但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的答案不能带来好的结果。”3
第二象限。大而广—“我如何做才能使销量增加一倍呢?”
“这个问题很大,但不具体。能问出这个问题就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但是如果不够具体,就会产生很多问题,而且得不到答案。
在未来20年内使销量增加一倍和在一年内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实现这个目标,这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你可以有很多选择,但你会因为不了解细节而无从下手。”4
第一象限。大而具体—“我如何做才能使销量在半年内增加一倍呢?”
“这个问题具备了伟大问题的所有要素。这个目标宏伟而且具体。你想使销量增加一倍,这并非易事;你给自己定用半年的时间达到这一目标,这也是一个挑战。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答案。你要打开自己的思路,跳出常规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这件事情。”
看出来了吧?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其实就是在追求一个伟大的目标。
俄罗斯有句谚语:“若同时追两只兔子,你一只也抓不到。”
成功人士,永远只追最重要的那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