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比尔•博内特 / [美] 戴夫•伊万斯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 发行日期2017-12-20
今天书单君想和大家分享的书,也与长期规划有关。只不过,它不是教我们如何定目标、做计划,而是用一种全新的思维审视我们的人生——《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
作者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都是硅谷著名的创新者,两人合开的人生设计课,堪称是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帮助很多人找到了重启人生的方法。
起初看到书名时,书单君是有疑惑的:人生那么难把握,能岁月静好已属难得,怎么还能被设计呢?
可读完之后我发现,我们之所以常常迷茫、焦虑,幸福感低,恰恰就是因为我们缺乏像设计师那样看待问题的习惯,这比学会做计划更有深层意义。
你的人生是工业品,还是艺术品?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常见的两类是:工程问题和设计问题。
什么是工程问题?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的作者之一比尔·博内特曾在苹果公司工作,他曾经承担的项目之一,是为苹果笔记本电脑设计铰链(即屏幕与键盘连接的转轴),以使笔记本可以反复开合,而且打开后可以在任意角度保持固定。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工程问题,因为它存在理想的解决方案,即通过收集各种实验数据,找到一种可以让铰链正常闭合上万次、连续使用5年的机械方法。而且,一旦这一问题被解决,它的方案可以被重复利用N次。
而设计问题却有所不同。
比如,在CD唱片流行的年代,如何才能随时畅快地享受音乐?毕竟我们没法天天带着一箱子CD唱片到处走。这个问题后来被解决了,答案就是可以储存数千首歌、可以拿在手里或别在衬衣上的MP3播放器。
但你有没有发现,同样是MP3,但不同品牌的产品外观却各不相同。
比如,SONY的MP3播放器往往带有标志性的拨轮设计:
苹果的Nano则采用了大块彩色显示屏和转盘:
而Shuffle系列则简洁到极致,连屏幕都不要了:
要说原理本质,这些MP3可能没什么不同,但从外观的审美角度看,却各有各的魅力,体现了不同公司,甚至同一公司不同产品系列的设计理念。比如SONY公司可能认为,手指拨动比按键更舒适,所以他们采用了拨轮设计,而Shuffle系列则是苹果公司认为生活应该追求极致简洁的体现。
那么,人生更像是一个工程问题,还是一个设计问题?
很多人把它看成是工程问题,他们按照爸妈的要求或者社会的期待,成长为一个“完美”的模样,然后再用同一个模子来培养孩子。
可是,人生真的有个完美的、排他的、可复制的“目标”活法吗?
我觉得没有。人生更像是一个设计问题: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标准路径,每种解答都有各自的精彩。
比尔和戴夫在书中总结了很多实用的设计思维,不少都让人眼前一亮。书单君和大家聊聊其中最让我有启发的三点。
初心一定要坚守吗?
梅拉尼是位教授社会学的大学老师,有感于创新和创业的蓬勃发展,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创新学院,为学校提供更多贡献。
要完成这个目标,她需要筹集1500万美元。
可是,学校一直经费紧张,两年过去,梅拉尼仍没拉到多少钱,还耽误了正常的教学计划,同事听多了她的抱怨,见面都绕着走,她自己也很沮丧。
对梅拉尼来说,“如何筹集1500万美元?”这个问题,仿佛成了一块无法越过的障碍石。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中,把这样的问题被称为“锚问题”。它指那些暂时无法解决、把你困在原地且不会自行消失的问题。
面对锚问题,我们该坚持“初心”,死磕到底吗?
并不建议你这样做。相反,设计思维会这样考虑: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被解决的问题,可能问题本身就是错的,我们需要的是——“重新定义问题”。
比如,我们想让设计师设计一个杯子,传统的思维方式会是“我要设计一个杯子”。这种思维指导下,大概率能设计出合格作品,但往往很难出彩。
但如果我们重新定义下问题,把“设计一个杯子”转化为“设计一个盛水的容器”,这样一来,设计师就不会拘泥于杯子的外观和形态了。
如果再把思维打开,把问题转化为“设计一种喝水的方式”,那么设计师思考的可能就不仅是一个产品形态,而是一个喝水的流程,或者一个app。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锚问题卡住,原因就在于问题定义得不对。
比如,梅拉尼后来就意识到,真正的问题不是如何募集1500万美元建立社会创新学院,而是该如何利用社会创新来造福学校。于是,她在学校发起了“社会创新主题宿舍”的活动,并打造出一种全新的校园文化。
所以,我们不必死磕“初心”,因为它很可能只是未经审慎思考的一厢情愿。
人生有最佳选择吗?
关于这个问题,《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里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案例——
35岁的雅尼娜活得很成功:名牌大学毕业、知名律所工作、婚姻美满。她差不多获得了“成功标准”所认可的一切。然而事实上,雅尼娜很不快乐,她很多个夜晚回到家后会抑制不住地大哭,感觉失去了内心真正的自我。
可见,外界的“最正确的人生版本”,显然并不是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
实际上,在人生规划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最正确”,连“最适合”、“最完美”,也通通都是坑。因为随着你不断成长,“最合适”的答案也在一天天变化,永远定不下来。
人生设计思维的建议是,与其执着于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不如让自己拥有许许多多的可能性。
书中给出了一种方法,名为奥德赛计划(《奥德赛》是古希腊诗人荷马的代表作,隐喻人生是场探险),即:写出三个不同的五年人生计划。
这三个版本分别是:
五年计划版本1——延展你正在做的事或者已有的想法。
五年计划版本2——如果你突然无法从事第一选择,那么你还想做什么?会怎么规划?
五年计划版本3——在不考虑金钱和形象的前提下,你会做什么事,过怎么样的生活?
也许你现在正在做企业管理咨询,第二选择想去大型媒体当记者,如果完全无所顾忌,你会想去卖红酒。
没关系,大胆去想!这个任务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打开思路,发现意想不到的人生组合。
比如下面这个人的人生关键词,初看或许会觉得很奇怪:
“想当历史学家”、“醉心研究字体”、“印度修禅”、“游戏编程”、“科技公司”……
这些事情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如果一个人在这每件事上都花时间,可能你会觉得他的人生虽然随性,却像是一盘散沙。
事实上,这个人正是创办苹果公司的乔布斯。
想到就做便好吗?
据说很多女孩都有开一家咖啡厅的梦想,埃莉斯就是其中一个。
她本是一家大公司的HR,出于对咖啡的爱,攒够钱后,便立马辞职开了一家意式咖啡馆。她用最好的原材料,下大力气宣传,生意蒸蒸日上。然而,实现了梦想的埃莉斯却发现自己并不开心。
因为她天真地把经营一家咖啡馆和去咖啡馆喝咖啡视为同一件事了。她不喜欢整天泡在咖啡馆工作,讨厌不停地招聘店员、盘点库存或者进货,不喜欢过问店铺经营的琐事。
店越忙碌,她心中的厌恶便越深。
最终,她把店面出售,结束了对自己的煎熬。
我们往往认为,行动力是成功的前提,“想好就去做,坚定执行”。但埃莉斯的问题出在哪呢?
如果用设计思维来审视,埃莉斯的创业缺少了重要一环——原型设计。
所谓原型设计,就是在实施计划前,设计出尽可能低成本、快反馈的方案,来获得你将要投身项目的真实体验。
对埃莉斯来说,开餐馆前,如果去餐厅打工一个月,便能以小成本快速了解到餐饮业的真实工作状态。或者,如果她能先采访三个快乐的咖啡店主和三个脾气暴躁的店主,便会更可能知晓自己的风格是否适合开咖啡馆。
我们平时上街吃饭,尚知道先在点评APP上浏览餐馆评价,但在可能会耗费数月、甚至数年的人生规划事项上,却不擅长原型设计,结果,就是像埃莉斯一样耗去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看似进行原型设计会额外花费掉时间,实际上,作为能快速预见结果的做法,它能避免我们踩到更大的坑,无比划算。
✎✎✎
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卡斯说,世间的游戏分两种,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的乐趣在于胜负,比如战争、体育竞技,达成目标,乐趣就没了;而无限游戏却以乐趣为中心,注重过程。
我们应当把人生过成一个无限游戏,因为人生里没有明确的胜负目标,没有完美的标准答案。在这样的游戏中,《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给出的设计思维,更加适合。
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我们才要以我们的喜好、乐趣来设计人生;
因为没有明确的胜负目标,所以我们才要找到尽可能多的选择,快速尝试,快速失败。
在书单君看来,人生设计课最迷人的地方,是它把每个人都当做独立的个体,有能力探索人生,而不是受家庭、师长、社会规范的期待而活。
如果说,你以前常听到这样的建议——“专注初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做出决定并且把事情做成”。
那么,现在你该思考下人生设计的思路——“重新定义问题,找到尽可能多的选择,选择一个进行快速尝试,直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