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埃米尼亚·伊瓦拉(Herminia Ibarra)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发行日期2016-8
作者埃米尼亚·伊瓦拉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他在跟踪研究了39名各行各业的转行者之后发现:
人们之所以转行失败,并不是因为害怕改变、缺乏准备,而是他们“想当然”的生涯发展思路出了问题。
过度的思考和规划导致行动瘫痪
书单君有一位朋友,出身绘画专业的她一直在纠结,是应该去北京找个艺术公司上班、还是接受家附近一位绘画工作室朋友的邀请,去他那里创作一些作品。
到底哪一个更适合自己?她纠结犹豫了好几个月,也收集了不少意见,却依旧没有什么行动,还是不知道到底哪一个选项是合适的。
我们身边都不乏这种吵了几年要换工作但还是没动静的人,他们通常花钱做过不少测试,有的还找过不同的朋友和职业规划师咨询。
这符合传统的职业规划思路: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对自己的性格、能力、核心价值详细分析,再匹配不同的行业和工作。
虽然听上去很合理,但《转行》的作者伊瓦拉发现,它会导致最悲惨的结果就是:你可能会一无所获,拿着一堆测试结果还是不知道要做什么工作,并且很多传统理论和评测都是基于对成形的自我的评测,忽视了人们自身发展的新可能。
“先计划,再行动”这类传统的方法,容易掉的一个坑就像是软件开发中的“设计过度,迭代过慢,最终产品失败”——想的太多,犹豫不前,最终反而阻碍行动。
转型的关键是“先行动,再计划”
实际上,变化通常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先去行动,然后再了解。可能性越是不明确,越是需要直接行动,去尝试、去试错,而不是纸上谈兵。只有行动才会让我们验证新的想法,而过度计划则会费时费力。
我的另一位朋友对这点深有感触。她原本是做新媒体编辑,收入还不错。但经过几年的工作,她开始想创办自己的工作室,进行写作教学和独立策划深度内容。
不过,她担心自己的能力不够,也没有从事过教学,所以一直在创办工作室、还是先去教育机构工作积累经验之间犹豫不定。
直到出现了一份合适的教育工作,她入职几个月后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想再为任何一家公司全职工作了,真正想要的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创造出一份小事业。她心中做工作室的想法彻底清晰和坚定了,于是向公司提出了辞职。
这样的“先行动,再了解”并不是毫无目地的到处乱撞,而是在行动和试错中,一点点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要知道,转行的本质,并不是简单地换一份工作,而是重新塑造一个新的自己,所以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做“发现一个未知的自己”。这是一个在行动中了解和转变自己的过程。
我们能看到的外在职业改变只是显露出来的冰山一角,底下的深层动力来自内在的改变。
先前公司工资低、团队搞办公室政治、对工作有各种不满和抱怨、加班和疲惫……这些是让很多人考虑跳槽和转行的因素,但你必须清楚的是,它们只是外部诱因,并不足以让你做出更深层的改变。
我们需要在一次次行动中去了解,自己想要改变职业的真正原因,这才是最持续的动力源。
而这一切都是无法通过只是坐在那里思考、或者做做测试和进行规划就能找到答案的。去做!去尝试!是唯一的路。
行动起来你需要穿越的两大心理陷阱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虽然恍然大悟,但是依旧不敢行动呢?
“万事开头难”的背后,有面对未知行业的不自信、不确定性,以及放不下原有的舒适圈、已经积累的经验、熟悉的环境和人脉以及还算不错的薪资。
我有个同学,原本在三线城市从事教育行业的相关工作,辞职后来北京参加了一个机构举办的教育培训,对课程的品质和机构的发展都很憧憬,想要入职这家机构。
但她遇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她需要离开熟悉的小城市,变成北漂。她说,自己虽然想要这份工作,但对于独自来北京工作和生活没有信心,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些不自信。
书单君跟她说,我们都需要为自己想要的承担代价,很多时候不是具备了相应的能力才去做事,而是敢于迈出第一步,并且熬过一段艰难的能力增长期。这两点是阻碍很多人转型的两大心理陷阱。
很多时候,我们痛苦挣扎、难以选择,尤其是在之前的行业积累了几年,这时候转行需要放下许多。如果再像这位朋友,还涉及到城市变动或其他生活调整,转行起来往往会需要承担更多。
这也是伊瓦拉在书中提到的:职业生涯的转型期,最难改变的是对之前机构的留恋,以及对可能从事的新职业的害怕。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在逃避和恐惧什么。
当陷入这些纠结中,大多数人就会忘了最重要的事情:立即行动!最佳的转变职业生涯的方法,就是从“我到底该选哪条路”中走出来,抓住一个眼下就可以开始行动的具体落脚点。
即使好不容易迈过了第一道坎,我们还需要做好心理准备——想要职业转型、重塑自我,我们会经历一段长期而艰难的过渡时期。
你可能要付出很多去学习一个新的领域,也可能拿着与你付出不成正比的较低薪资……这个过程充满煎熬,它是一个“两边不沾”的心理区间。
这不只是两份工作的切换,有时候涉及到两所城市、两重身份,我们会处在两个自我之间挣扎着前进,一只脚仍踩在旧世界里,另一只脚则试探性地想要踏入一个未知的新世界。
没错,辞职的感觉,就像一个身在80000英尺高空的人,没有带降落伞就从飞机上跳了下来。而改变的过程又通常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漫长。
但,这就是一切的开始!
平稳度过转型期,你可以做这3件事
有人甚至觉得,转行期简直就像是“生活在飓风里”。这确实是一段充满了期待、焦虑、害怕、无所适从、恐惧和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迷茫时期。好在伊瓦拉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去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比如,创造实验机会,或者进行实验性尝试。
我们可以从发展副业、做兼职、志愿者、参加培训这些形式开始。而其中,去进行相关学习几乎是进入成本最低、最没有心理障碍、最容易执行的第一步——行业知识、人脉几乎都可能从这里诞生。
在知乎上有几位从三线小城转行到一线城市的网友,有的从建筑行业转行互联网技术行业,有的从传统服务行业进入外企,书单君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在几个月内拼命地密集学习新行业知识。
他们其中有人报名行业大牛的线上课,在每天下班后学习4个小时,笔记记了一大本。也有的人,比如我的一位学妹,在前几年大学毕业时探索了一圈想要从事公关营销行业,于是报名参加了一个行业内网站举办的线下培训。
在那里她是唯一的学生,其他都是行业内的职场人,她不仅学习到行业知识,还拿到了一些名片,网站负责人也觉得她真是一个有心的年轻人,常给她推荐工作机会。
再比如,你可以试试改变关系网,建立新的人脉,寻找合适的导师。
要知道,我们无法在孤岛中重塑自我。所以当想要换一个行业,新的人脉和圈子建立也非常必要。除了上述学习和兼职等契机外,我们也可以从职业顾问、猎头公司中找到一些新的资源。
这其中或许你就会遇到自己在这个行业内的导师,而这一点同样重要。
伊瓦拉的第三个建议,是小步前进,走向成功。
要知道,大多数职业生涯的转变都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这个轨迹很少成为一条直线——实际的状态经常是,进两步退一步。
所以请不要追求一步到位,把转行目标设定过大会使我们感到沮丧和无助,从而压抑我们的创造性,甚至会击垮我们。从考虑眼下能迈出的那一小步开始吧,有人就是从志愿者活动切入,最终成功转行的。
✎✎✎
最后,书单君想送给大家一个有助于决策的“终极拷问”。它来自伊瓦拉书中的一位受访者约翰,44岁的英国投资银行家。
他在为想要转行去写小说的梦想而挣扎时,设计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从75岁的位置回望44岁,如果44岁的我真的找到了最想做的事情,虽然风险非常大,但我尝试了,却失败了,可能在大家眼中跌得鼻青脸肿,还带来了可怕的经济后果,到我75岁时能承担这些后果吗?”
答案是,“是的,只要在44岁时尽了最大的努力尝试过了就行。”
第二个问题是,“在同样的年龄,回望同一个年轻人。假设这个44岁的人知道他想干什么,已经确定了自己的梦想,但认为失败带来的社会和经济风险破坏力太大,因此从未尝试过。在75岁高龄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约翰发现,他认为那是不可原谅的。然后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在那一瞬间,他不再恐惧了。
这两个问题,你也可以问问自己,当心里的声音浮现,哪怕它再微弱,也请你抓住它,然后,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正确行动的开始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的结果,足以让我们感到惊奇。